Friday, October 06, 2006

學習走在逆風的路上


初來乍到時的倫敦是冷冽的冬天,其風向如同雨勢般難以捉摸,心想如此濕冷的天氣,大概只有在這居住了幾百年的英國人可以忍受。相對於那些赤道國家與非洲的移民,當他們初踏上這塊殖民母國的首府,是懷抱何種矛盾與諷刺的忐忑親迎逆風的冰冷呢?

今年親身參與了諾丁丘嘉年華(Notting Hill Carnival)的盛會,見識到多元文化的具體呈現。在面對一團又一團的遊行隊伍的視覺刺激下,很難相信這會是殖民先驅國的傳統文化基底。

前年由BBC製作的紀錄片,回顧了這堪稱世界第二大嘉年華的歷史。來自於加勒比海小國的難民潮,他們的落腳就在住屋條件惡劣,租金昂貴的諾丁丘。當時若想要進酒吧喝酒,卻容易被阻擋在所謂「顏色吧」(colour bar)之外。因此自1964年開始,為了紓解生活的鬱悶,延續家鄉的音樂與文化傳統,舉辦一年一次的嘉年華會。

風靡六○年代樂壇之一的「雷鬼」樂風,卻是促使種族衝突的導火線。一九七○年代開始,將黑人文化等同雷鬼文化,將雷鬼視為犯罪的指涉甚囂塵上,顏色歧視的抗爭藉著諾丁丘嘉年華迅速蔓延開來,終於在一九七六年爆發嚴重的流血衝突,在大多數有色人種青年的投入下,警方動員一萬四千人到場,現場爆發追打與失控的攻擊場面。

衝突之後,黑色文化終於得到政治正確的認同。八○年代末期之後,嘉年華迅速改頭換面,成為商業市場投資的大餅,成為政治人物扭捏作態的宣傳舞臺。

而在今天的倫敦,有色人種比例已經超過白人,他們生活的境況不一定改善很多,但膚色的歧視已不再明顯。當嘉年華的掌聲持續,或許不該忘記的是這群曾在異國面對逆風強襲的人們,用文化的力量克服膚色差異的努力。

(原刊中國時報人間副刊2006.10.06)

2 comments:

Anonymous said...

好幾年前去英國也遇到Notting Hill的嘉年華。一直到現在才知道嘉年華背後是這樣的歷史。

Anonymous said...

哇!有色人種已經超過白人,真是不可思議。

不過話說回來,台灣某些小地方搞不好外勞比例高過於住民。像我老家的村子有許多工廠,外勞可能比我們村裡的人多...